等你来——为创写班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写日新 > 正文
创意写作:中国化创生与中国气派建构的可能与路径
2022年12月13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如果从2009年上海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高校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开始算起,创意写作学科及其观念的引进,在中国已经有7个年头,这7个年头时间不长,但是,却成绩斐然。

中国创意写作学科从不被高校及学界接受(甚至是排斥),到第一个创新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在上海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从只有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温州大学等少数高校尝试实验性教学及研究,到目前国内约有近百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数十所高校设立相关本科和硕士专业,如今创意写作界拥有中国作协所属单位和高校联合共建的“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网络文学研究培训中心”,各个大学自主创设的研究中心、教学中心等十余家,该学科在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华文创意写作学科平台“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及“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大会”、“中国全国创意写作大会”等。

学科的真正创建,需要经历“学科理论与视域的消化吸收引进——学科基础框架及理论的建构——中国化学科创生与创新——中国学派雏形渐显”等几个阶段。目前的状况,从早期的译介西方理论及教材,到对欧美创意写作史的深入研究,等等,到当前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在创意写作本体理论的建构(本质论、创作论、批评论)、教学论(能力评估、潜能激发、工坊制教学)、学科外部关系研究(创意写作与创意产业、创意写作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等等,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已经具有中国学派的特质,能与中国创意教育及创意产业、文化事业政策结合,与中国写作教学传统结合、与儒学及佛学(禅学)结合,也只有如此,中国创意写作学科才能产生真正的高端成果,跻身世界创意写作学科强国之列,让世界创意写作学界不可忽视。

一、  建构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学派是创意驱动型社会的需要

    如果从2006年春季开始算起,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主要标志的西方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经十年,但是,这场危机迄今为止尚未得到真正的反思。此次危机有多重原因,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质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过剩(包括世界性不平衡)和精神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不足((包括世界性不平衡))的危机。世界经济的驱动已经由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创新等物质生产力驱动转向物质生产力驱动和文化创新带来的创意驱动(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由单轮驱动转向双轮驱动,自从1999年布莱尔在英国提出“创意国家”计划以来,伦敦的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GDP的四分之一,纽约的情况也相似,但是,希望的金融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金融没有完成对文化创意驱动经济的适应性改造,严重依赖不动产抵押产生不动产依赖症,使不动产估值越来越高(创意估值都是建立在不动产不断虚高的抵押品之上的)最后崩溃,这是西方经济和理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创生及中国学派的产生,在这里有了必要性,在中国特色背景下,中国经济由单轮驱动向双轮驱动发展时,我们需要中国特色的创意经济理论、创意文化理论,而这无疑要依赖其基础学科,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及中国学派的诞生。

当下,尽管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创生和中国化转型的初始阶段,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接受,其情况大抵有如下:

第一种,从理论上根本不认为创意写作是独立的学科领域和科学的理论。持这种观点和态度的人,多半是一些传统文学理论的专业人士,而在这些专业人士里情况也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完全站在中国古典文论和古代文学史研究角度而言的,他们只接受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只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实践,不接受文化创意可以产业化、文化可以消费这样的事实,他们崇尚的是老庄、孔子之学,认为高校文科就是教人文精神和基础素质,文科不需要教学生实证的本事、求职的本领,文人要么百无一用,要么一旦用文章进行经济活动就不再是纯粹的文人了,在他们的眼里精神不能和物质合污,文学更加不能和“产业”挂钩,文学一旦产业化,就不在是他们要研究的东西了,也不是他们要教学生的东西了,要他们这一基本信仰和观念,那么,他们也就走到了自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守护者及东方人文精神的守护者的反面了,他也就不成其为一个主流的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教育家、文学史家了。这些人必然否定创意写作学科。

另一类是当代文学史家、批评家,这些人曾经是抱着满腔的热情研究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看到了文学产业化的显示,研究了网络阅读不断侵蚀纸面文学地盘,通俗文学不断占据纯文学领地等情况,在这种研究中发生了迷惑。他们从西方创意写作及创意产业理论研究中得到是创意驱动的城市,文化会显示出极大的创造力活性,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中国也出现全球领军的文化中心城市、全球创意城市,但是,一方面是西方此类城市此次纷纷成了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另一方面是在中国,这种创意驱动的情况迟迟没有出现,中国文学创作、文化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力的激活,还面临各种中国特色因素的制约,似乎,这些标志着创意写作及创意产业理论的破产,他们开始迷惑,再到失望,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研究价值,有的干脆否定,认为在中国当前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意驱动经济及创意文化的市场化运作。

第二种,普通的学生或大众。这些人们,多半只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创意理论及写作技巧,他们就认为创意写作和我们传统的写作理论没有什么区别,不承认传统写作学教篇章词采,而现代创意写作学研究创意思维就和它有什么根本不同,否认创意思维及创意活动的组织管理是可以研究、教授的,对于这些人来说,研究和引进创意写作、创意产业研究,只不过是给西方理论侵蚀中国文化提供了接口和港湾,实质上说明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失败,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生产和教育,不需要创意写作这样的西方学科来指手画脚。创意写作在西方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学科,支撑了创意产业的发展,西方理论究竟是什么关系?现实中的中国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既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加以思考,甚至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也根本不用去考虑的。反正这些理论在西方也不成功,拿到中国来就更加不需要了,在他们看来,影视软件在机顶盒里被下架、网络视听产品看起来不那么自由了,网络小说虽然产量大现在却精品反而少了,等等,恰恰证明今天的理论不管用。

总的说来,人们对创意写作学科的不理解,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根本的客观原因,那就是西方创意写作理论(不仅是结论方面,也包括描述和分析的方面)与现实发展存在某些不一致。一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尤其是文化经济、创意经济走了一条跟中国的“意识形态文化创意经济”几乎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创意经济”滞后的状况,与西方创意理论及创意写作学说的描述及其概括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

1、西方创意写作学科理论分析的是西方教育体制之下的学科发展及教育、创作规律;西方创意写作学科分析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自由竞争的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形态的中的创意驱动及文化原创问题。

2、西方创意写作学科理论主要面对的是后工业化世界格局下的文化工业和产业图景,对内是“发达资本主义”下的物质相对富足,社会结构中产化,大量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智力劳动者、专业技能者(例如会计师、律师、教师、球星、歌星、影星等)、个体经营者,例如家庭农场主、小型或微型工商企业主等等,这些构成了庞大的迥异于我们的文化消费阶层,同时,其对外采取“文化殖民输出模式”,这是一种后工业化的文化资本主义格局,与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当中,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庞大的中间层文化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形成的状况很不一样,对内发展物质生产的人物还很重,而文化生产也主要以满足国内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满足意识形态教育需要为主要任务。

3、西方创意写作理论信奉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很少描述国家的作用,但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尤其是在文化经济方面的巨大调节功能与作用,显然是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传统的唯物主义理论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物质生产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但是主要解释是是以劳动为主体的生产方式,而当代文化创意经济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创意成为推动的重要因素,劳动(纯粹的体力劳动)在生产中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下降了,劳动者的地位被边缘化了,劳动的含义已经被重新理解,知识产权、创意创作、创作版权等智力劳动及其衍生权利的地位变高。

4、当代资本主义由于实行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化,特别是绝对贫困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因而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促生了去文化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而在中国,这种情况还未发生。

第二、创意写作学科引进过程中的宣传、教学误导。正如上文所说,西方创意写作理论和中国社会实践存在巨大差距,引进西方创意写作学科需要我们首先学好本本,把西方的原理来拿来,分析透,学习透,但是,这个过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展开,创意写作引进国内的状况是,开始学术界、高教界是无人理会,或者抵触,之后,又一哄而上,根本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人才引进,有些高校就盲目上马,里面充斥着假创意写作,那些仅仅有一点儿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还根本不是文学写作、产业写作,甚至只是聚拢了几个教公文写作、应用写作的教师,集中了一点基础写作教学人才,叫忙着打出创意写作的旗号,甚至办创意写作本科、硕士专业,建创意写作系,建创意写作学院了,这就误导了很多学生和同行,他们要么觉得创意写作无用,是假学科,要么觉得创意写作在中国根本还没长大,还不堪其用。创意写作的肤浅化、宣传化、表面化、教条化,以至庸俗化,是当前创意写作热中的严重问题,当然,在引进初期教条化和通俗化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是,这个学科的参与者本身也是昏昏然,庸俗化了,这就说不过去,目前的根本问题是创意写作理论研究者和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的确让人担忧,这支队伍多数是从传统写作学改行而来,其中,以己之昏,使人昭昭者恐怕不是个别现象。

第三、立场和价值观的作用。这一点在当代中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越来越明显。由于文化创意、创意写作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学科领域,因而,具有不同立场和价值观的人,在理论的取向上自然有所不同。文化创意产业是否应该遵从市场规律?是否应该重视精神独创性产品的创意权?如何对创意权进行估值并将之提现为资本或者劳动?迄今为止,中国还只承认设计师,而不承认创意师,一个用图纸画出创意的人,可以拿到薪酬和岗位,而一个用文字文档写出创意的人,常常拿不到薪酬和岗位,他们常常被叫做“秘书”、“文案”,他们的创意价值没有体现在薪酬中,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薪酬体系和岗位安排来体现,在中国成立创意师协会,为创意师评职称,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再比如,国家干预、国家意志在文化创意、创意写作领域如何体现?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都是关涉到立场和价值观的问题,这些需要我们一步步加以厘清。

第四,理论形态上的原因。西方主流创意经济理论、创意写作理论,多数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证研究、数量经济学的量化模型研究、实验心理学的潜能研究,等等,发展而来,量化、实证是这个学科的主流方向。但是,在中国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充斥着本本主义,一个研究李白的博士,可能从来没有去考察过李白笔下描写的那些自然景观,一个研究贾平凹的博士后从来没有去拜访过贾平凹,和贾平凹做过访谈,等等,这种话语产生话语的研究,已经成了中国文学学科的常态,而西方创意写作学科却是基于创意经济的实践,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实践领域”,因而要求学者和教师,到一线去,参与创意经济实践,用项目来培养人,在项目中总结经验,形成学术,所以创意能力激发、创意能力的量化评估,等等,这些学科研究,在中国的文学理论队伍中就缺乏基础,这支队伍无法理解这个学科的这种走向,他们没有这个学术准备,同样也导致他们不承认不认可这个学科,甚至有的人认为“创意写作”只是一个实践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

中国传统的文学学科基本上用的是思辨哲学的思路,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甚至类化都没有做到,严格的分类学是每一个学科真正成熟的标志,笔者在引进创意写作学科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小说的类型理论研究,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类型学的创生,就是因为这个。这种形式的理论让许多青年学生觉得好玩,掌握一点简单的术语及文学案例,就能对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行定性批判,而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程式。这种思维及学科惯性甚至让一些青年学生认为,人文学科不需要实证和量化,他们也因此对创意写作学科推进的一系列方法和研究看不上眼。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学科形成了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从理论武器出发的批判轻理论建构和质疑,重定性分析轻量化分析,等等,一系列弊端。很多人反对创意写作,仅仅是因为创意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认为这个学科的理论“都是经验理论”,理论没深度,不能用来批判现实,不能满足他们高高在上,臧否社会和“批判的武器”的要求,事实上创意写作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向创作创业,指向创造现实的,而他们恰恰是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他们像孔乙己一样拒绝和敌视实践,进而实际上他们也是没有实践能力的。

二、中国学界“创意本体论”文学观的提出及其效应

    传统视域之下,我们讨论文学一般不脱这样一些二分法思维,1、纯文学与类型文学二分法框架,前者是纯粹的文学,而后者是不纯粹的文学,2、雅与俗文学二分法框架,前者是高等级的文学,后者是低等级的文学,等等,由此而衍生出“灵魂书写”、“身体书写”的二分法,似乎高雅和纯粹的文学是灵魂书写的,或者至少是为灵魂的,而类型文学和俗文学则是身体书写的,或者为欲望的。

究其原因,传统文学观里的本体论思维是二分法的,是反映论和表现论二分法的思维,当然,让人感到吊诡的是常常反映论本体观的坚持着会反过来执着于一种灵魂书写论的写作观,而本来他们似乎是应该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而“表现论”本体观的坚持着反而常常会持一种身体书写论的创作观,而本来他们似乎应该坚持一种精神之上主义的。但是,凡此种种,我们都不难发现,其实里面充斥着各种混乱逻辑,甚至诸种逻辑起点都未能得到真正深入的讨论:何为灵魂?何为身体?写作如何“为灵魂”,又如何“为身体”?在文学的领域中到底什么是第一性的?什么是第二性的?是否有一种超越传统二分法,结合了主客观的“本体”存在,如果有,如何揭示这种“本体”,而揭示这种本体又有何意义?

创意写作学科的诞生了带来了全新的文学本体论视域,该学科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创意本体论的文学本质观,该观念认为文学的本质不在于“物质”,也不在于“精神”,而要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反映”关系中去寻找——创意写作学视角给寻求这种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创意本质论”,在创意写作学科看来,文学的本质应奠基于融合了“物质”与“精神”,但是有超越了“物质”、“精神”二分法的“创意”。创意是在物质实践及精神虚践基础上,将实践和虚践结合起来的一种反映关系,而这种反映关系既不能定义于纯粹的实践,也不能定义于纯粹虚践,一种超越于实践和虚践之上,将实践和虚践结合起来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创意)”。《红楼梦》只所以是一部伟大作品,用“它反映了什么(它写了什么)”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同样,用“它怎么写的(写作技术上有和进步)”也是说不清楚的,真正让《红楼梦》伟大的,是曹雪芹,它通过对世界实践的观察及自我精神虚践的把握,创造了一种基于二者,又高于二者的“创意”,这种创意体现在他对小说人物及其时空幻境的创造性塑造上,他塑造了文学史画廊中没有的人物及其时空景象,塑造了文学史上新的“奇观”,由此,创意本体论文学观让我们把视线聚焦于一部作品的“创意性”,用“创意性”来衡量作品的优劣,并且定义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就摆脱了“反映论”文学史观、“进化论”文学史观及人文主义文学史观的局限,这是一种全新的创意论的文学发展观。

同样的,创意论文学本质观也给文学创作论、文学批评论提出了新的视角。正如前文所说,传统文学观人为地把文学非常纯文学/类型文学、雅文学/俗文学等等,把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专注于小说叙事技术实验的小说)看得过高,把专注于所谓“精神书写”的文学家看得过高,而低估和漠视了类型文学创作、俗文学创作。传统文学学科的视野,常常不能容含优秀的通俗作品、流行作品,甚至出现了“越是流行的越是进入不了学科课堂,越是不流行的,甚至没人读的反而在学科课堂里天天讲”的情况。创意本质论的文学观恰恰是在创作论上打破了这种局限,把视角伸向产业化写作,关注写作的类型化问题,建构小说类型学,进行小说类型学系统研究,试图为小说类型创作寻求“类型语法”,提升创作者“能级”。在批评论方面,创意本体论文学观也开辟了新的视角,这批评论认为,传统的批评之所以无法抵达“创作者”,无法产生一种亲近“创作者”的批评,是因为传统文学观多是从反映论二分法及其延伸理论“精神性写作/身体性写作”、“纯文学写作/俗文学写作”等的角度来批评文学创作的,传统的文学批评论常常一种大一统的文学标准,一个文学观念,来对付所有的文学作品,它用所谓的“纯文学观念”来对待类型写作,用一种所谓精神高标的精神写作、道德写作观念来对待“通俗文学写作”,这样的文学批评常常是不及物的,它不能用“创造性成规”理论及“类型小说叙事语法”结合的观念和手段来分析类型创作,不能用“文学产业化”的观念来分析流行作品,无法认识到当今主流及强势艺术样式影视对文学的“产业化”影响,创意本体论视野的文学批评,应该是类型化的批评,是引进了类型小说理论及创造性成规概念之后的批评,创意本体论视野下的文学批评反对雅俗二分法,相反主动地亲近产业视野,用一个类型一个标准的模式去研究创作,是通过类型化而令学科高度自觉化了的文学批评。

    “创意”是动态生成的。一度创意,是原始创意(文字态、文案态创意),常常并不能或者不以它本来的面目进入市场,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对大众趣味的简单迎合或者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它的终点是产业化了的创意,产业态创意。

    创意产业的特殊性正在于它运行的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创意,创意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物,它有时令人难以捕捉,却又是切实存在。创意是可被认识的,但是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是以创意为中心的,而是更加强调创作的技巧、素材等一些工具性问题,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的创意写作学路径不同。针对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同时,传统写作学中将写作局限于文学艺术的内部的观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略显陈旧,针对这一问题,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纳入其中,将写作文本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生产类创意文本、工具类功能文本,这样,创意写作学就将对“创意”的研究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二度创意了。

    从这一角度,创意写作重新认识了文学的本质,这和客观反映论、主观表现论的文学本质观比,可以将文学内部和外部研究直接打通,将文学的本质放在创意产业链的上来研究,文学的创意本体论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产业提供了理论武器。文学的本质如果是创意,那么它天然地就属于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里一个最重要的前端分支,是艺术原创力的最高指针之一。创意本体论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创意,通过文学创作-出版-阅读链条,实现的产业化是一度创意的产业化,是由作家和出版业从业人员合作完成的,而文学创意的产业化还不仅仅止于此,它还有二度创意,那种经由下游的影视、动漫、游戏、主题娱乐园、旅游、广告等等其他创意产业加工转型,而产生的长尾效益,这个视角,就给文学理论及批评界认识文学的“产业化”拥有了理论的武器。而传统的文学本质观,是无法切入文学产业这个领域的,根本没有视野因而也没有阐释空间,传统文学本质观甚至常常把文学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无法承认“文学”是“创意产业产业链前端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事实。

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气派,必须以建构创意本体论的文学本质观及其系统文论的诞生(文学的创意本体论、创意写作论、创意批评论、创意文学史发展论、产业论及文化事业论的系统建构)为基础,这是一种中国气派的原创理论,这不仅仅关涉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在本门领域获得了自己的“宪章”,也意味着创意写作学科可以面向文学的全领域贡献自己的学科识见。

三、构建中国话语:禅理论创意潜能激发、量化评估研究……

 创意写作学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创意”第一性,而“写作”第二性,创意写作学科重视创意思维规律的研究及创意思维的养成、激发研究。这方面,西方理论早于我们,在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上,希望形成了心理学方向、心灵学方向两个取向的路径,但是,建构创意潜能激发的中国话语却实际上是大有作为的。例如,雷勇先生的硕士、博士论文,雷勇就认为,“作者的心境保护着他的创作,不仅保护着他的创作状态,还保护着他的创作层次。”雷勇博士认为禅修可以作为提升作者心境的渠道,而事实上,这种实践在中国台湾的一些作者身上屡有成效,比如赖声川,他常常在思维枯竭的时候,去寺庙禅修,让自己放松,进而在专心致志的禅修中重新获得创意能量。

“禅”是“禅那”的简称,梵语“dhyana”的音译,简称为“禅”。它是一个佛教用语,是佛教所讲的“六度”之一,这“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智慧,“度”是“到彼岸”的意思,通过这六种方法可以到达与此岸相对的彼岸,即极乐世界。作为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方式之一,“禅那”一般指的是把自我的心念收摄住,不向外攀援,对自我进行内观。中文将“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思维修”的意思是说通过思维心念的释空而达到定心,“静虑”指的是通过安定心念而生得智慧,静即定,虑即慧。通过这两层含义,我们发现,“禅那”是一种定慧相生相伴的状态。对于禅宗而言,一颗“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净本心便是它的大千世界;从外部印象出发到一切俱空、无欲无念的本心为止,这是禅宗的思维路线;从心出发衡量外部事物,则是禅宗的观察、判断方式;不再崇拜外在的偶像,只尊重内心的法性,成了禅宗的原则。禅宗这种向内反观的方式,要求的是摈弃外在形相,凝心反思。三是禅也直接影响到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既然“色即是空”,万事万物中都蕴含着空性,那么生活中也就处处蕴含着空性。为了增添生活的情趣,也为了排解胸中的淤积,士大夫生活中处处不离参禅,有坐禅、行禅、卧禅、食禅、花禅、香禅、茶禅等等,参禅极大增添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唐以后,居士文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大家名流,形成了中国独具一格的居士文化,如青莲居士,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芹溪居士等等,大多都是文学界泰斗级人物,简直撑起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他们笔下的禅诗禅词禅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璀璨的明珠。

禅究竟能够在文人身上发生什么作用?它是如何提升文人的心境的?它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雷勇先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雷勇先生的硕士、博士论文是这方面建构创意写作中国话语的非常有效的尝试!

量化研究方面,高尔雅女士的论文《创意写作能力量化理论研究论纲》认为,随着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管理测评学等学科的发展,人类对个体先天潜能及后天习得性能力的认识逐步加深,“个体能力”得到了更加理性客观的剖析,这使得在许多方面,量化测评成为可能,如“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的测评等等,“创意写作”能力的评估也是如此。但是,目前我们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中国语文中高考及英国雅思、美国托福等),却没有专门的写作能力评估,更没有符合现代创意写作学理论,以创意能力为根本,以写作能力为指针,综合创新创意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评估经验而创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意写作量化评估方案。然而,无论是创意写作学科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实践(考察学生的能力、考察课程绩效等等),还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方面的实践(企业招聘创意、写作人才,对人才进行职称等级评估等等)都需要一套这样的体系。现代管理测评学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测评理论模型,很多都经受了实证的检验,比如人力资源价值评估、NLP评估等等,综合语文能力、创意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对创意写作进行“能力因子”拆分及模型建构,借鉴“胜任力评估”等一系列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测评理论及方法先例,创建一种创意写作能力评估体系,进行创意写作能力评估,是完全必要且可能的。高尔雅女士的文章据此进行研究,提取出55项创意写作能力因子,将这些因子归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两部分,并进一步提出定量分析研究的方案。这是一套世界首创的评估方案,走在世界创意写作研究的前沿,是这个领域具有领军意味的“中国话语”成果。

创意写作能力量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性研究,具有多重意义;它可以为培养创作人才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案,为文化企业、单位的招聘人才提供评估参考;它可以为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化创生提供理论支撑。国内创意写作在引进国外经验的同时亟需结合中国文学创作及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建构中国化创意写作学科需要我们自己的原生理论支撑。目前,遵循“创意规律”来研究“创意心理”及“创意活动”,成为新型创意写作学的发展主线。通过兼顾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相关理论而形成的创意写作学能力量化理论及评估实践,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与此同时,创意写作中国话语则更多地表现在分体写作的探索及教育教学的探索上,许道军先生是国内最先研究工坊制创作及教学的高校教研人员,他率先在国内研究工坊制创作及故事创作,编撰了具有中国意味的《故事工坊》一书,该书“故事动力”、“讲故事的人”、“故事类型”、“故事马甲”、“工坊活动”等章节都别开生面,是有中国话语意味的一本专书(同时也是一本教材)。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面,中国话语的地位正在上升,从早期的简单引进,到中国化创生,就创意写作本科及研究生系统课程而言,比较成型已经有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民大学、温州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等等,目前中国高校在潜能激发、创作活动、分体写作等三个系列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分体写作领域,一部分专业作家的加盟,让分体创作的中国话语分量急剧上升,如何建明、张炜、龙一、阎连科、格非等等的介入,他们有的直接开讲座课,有的直接开创作类工坊课,有的甚至出了创作指导专书,这让中国创意写作学科中的分体写作研究及培训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就站在了世界前沿,并且显示了“中国气派”。

未来,建构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学派,创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创意写作话语体系,我们需要:一、进一步研究欧美创意写作史,总结欧美经验教训,要有更多的美国创意写作史方面的专题研究,要有中国人写的创意写作世界史方面的著作诞生,另外,欧美创意写作实践的案例研究,我们还很缺乏,案例分析报告,可能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创意写作研究我们在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拓展:1、创意写作能力激发研究、创意方法及创意教学研究;2、创意写作技能拓展研究;3、创意写作能力评估体系研究;4、创意写作工坊制方法研究;5、虚构叙事方法及教育教学研究;6、非虚构叙事方法及教育教学研究;7、创意活动组织与管理研究;8、创意产业的延伸研究(何为创意产业?依然是问题,定义还是非常模糊);9、文化事业的延伸研究;10、小说、戏剧、影视、动漫创作规律及教学规律,散文、诗歌创作规律及教学规律研究;11、协同创作研究;等等。 创意写作学科要把自己的学科命运和中国的大国文化建设、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创意国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有使命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在未来创意驱动社会创意写作学科的历史使命和地位,要有和这个地位相适应的中国气派,要有建立创意写作学科中国学派的勇气。 

(来源:创意写作国际班书院/作者:葛红兵)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学创意思维,成写作高手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