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创写班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写日新 > 正文
面对“新文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创意写作教研者给出了这些回应
2021年7月2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创意写作在中国高校落地生根的十余年,从寂寂无闻到如今上百所高校建立起相关学科体系,写作在文科体系中的角色和概念被重新激活,在2020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之后,创意写作自身携带的创意性、多元化、融合性等特征找寻到了更多发展空间,但同时部分教研者也指出,创意写作的本土化发展长期缺乏学术理论的支撑,阻碍了它的发展高度与施展空间。近日,上海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和温州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集刊)合作启动仪式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来自全国高校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新文科视角下创意写作融合建设开展交流与探讨,也对创意写作当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答路径。在专题研讨工作坊活动上,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作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的创意写作如今已经从浅水区走到了深水区,不论是高等教育的本硕博,还是基础教育的小初高,创意写作都发挥了重要影响,甚至对创意城市及创意国家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尽管创意写作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他也坦言与欧美国家发展了半个世纪的创意写作相比,国内创意写作在教学体系评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更多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共同发挥智慧与洞见。

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相融,灵活适应社会需求而更新学科体系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思路之一,这与创意写作长期注重与其他学科结合、向社会延伸的实践方向有着一致性。近年来,创意写作广泛参与介入网络文学的发展,如上海大学同时也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开设有网络文学高研班,浙江传媒学院则成立了全国首家网络文学院,推出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杭州师范大学夏烈教授在研讨会上提出,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未来的发展,应放在艺术学科门类中去推动,服从相应的艺术规律,他也指出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是不均衡不充分的,需要建立起协同机制。近年编写的创意写作理论教材正在深度本土化《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叶祝弟就新文科与创意写作提供了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当下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向人文社科研究提出了新命题和新挑战,许多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亟待真正跨学科的研究的介入,直击时代靶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跨学科研究迫在眉睫,“新文科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本土情怀,又具有世界视野的现代公民,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跨学科、超学科的力量回应生活世界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或许这也可以理解,当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对不同行业造成潜在冲击时,从创意写作内部的视角来看却收获了一种面向学科未来的机遇,来自《写作》杂志的宋时磊认为当下程式化的人工智能写作已经趋于成熟,未来发展潜力不可轻视,他以《道路1号》等人工智能作品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表示在未来人工智能写作可能会对文学和社会造成革命性的冲击,或许能衍生出与现行文体或文类不同的,新的审美形式、文学生态,甚至文化观念。

在另一场圆桌讨论环节中,香港公开大学的梁慕灵博士、邵栋博士、余文翰博士通过线上方式分别以《香港创意写作发展在高校》《创意写作与新媒体》《创意写作研究与教学的融合》为题分享了创意写作的香港模式与经验。浙江传媒学院叶炜副教授以建设本土化形式的“创意写作实验室”、上海政法学院高翔博士以推动“创意写作+”跨学科合作等观念进行了回应探讨。

授牌仪式由沪港温三校共同推进的《中国创意写作研究》是与会者共同推动关注的重要成果,据悉,《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的长设编辑部总部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同时设立温州和香港两个编辑部。从2021年起,《中国创意写作研究》中文版每年出版两期,分别由上海大学和温州大学轮流主编,香港公开大学负责每年一期的英文版。该刊中文版按照CSSCI集刊标准,英文版按照A&HCI的标准。《中国创意写作研究》杂志为相关学人打造了一个学术平台,既为国内学者服务,同时也是面向国外的展示窗口,为建构中国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创意写作国际书院/作者:郑周明)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学创意思维,成写作高手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